雨
自然降水現象
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。大气层中的水蒸氣凝结成小水珠,大量的小水珠形成了云。当云中的水珠达到一定质量以后就会下落至地表,这就是降雨。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是大部分生态系统的水分来源,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。也是水力發電水資源之主要來源,水力發電需要仰賴降雨維持發電。


雨也有可能是雪融化產生的,當溫度變化起伏很大時而下雪的天氣又沒有停,當溫度到臨界點時尚未掉落的雪就會融化,都將會變為雨落至地表。雨滴也有可能在还未到达地面前就蒸發消失,尤其在太過乾燥的環境和氣候下,絕大部分都不會落在地表,雨雲在此環境下非常難以降雨,且被地形阻擋無法過來此環境下降雨,阿他加馬沙漠更是幾乎完全沒有降雨。
在航空例行天气报告中,降雨情况的代号是RA。
形成 中气团缓慢上升时(以厘米每秒的速度量级),常常会发生层状降水(一个有着相似降水强度的广阔的降水带)和动力性降水(阵性的对流性降水,在较小范围内降雨强度会变化很大),比如在冷锋附近和暖锋南方近地面。在热带气旋眼壁外围附近,以及中纬度气旋的逗号头型降水模式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上升活动。[2]沿着锢囚锋可以发现很多种类天气,甚至可能发生雷暴,但是这些天气过境后常会伴随着干气团的到来。锢囚锋一般形成在发展成熟的低压区附近。[3]区分降雨和其他降水形式(例如雪和冰丸)的标志是,有厚厚一层温度高于冰的熔点的气团存在,从而使得冰冻的降水在到达地面前能被完全融化。如果在接近地表有一层温度低于冰点的浅层,降雨下落后会形成冻雨(雨水接触低于冰点的表面时被冰冻)。[4]当大气中的低于冰点的温度层高于11,000英尺(3,400米)时,冰雹发生的机会将显著减小。[5]對流雨 以极端多的降雨而闻名,其年降雨量是世界第二高,有460英寸(12,000毫米)。[10]科纳风暴每年在10月到4月间给该州带来暴雨。[11]当地的气候因为地形原因几乎在每个岛上都有所不同,大致根据相对于高山的位置被分为迎风(Koʻolau)和背风(Kona)区域。迎风一侧面对东北而来的信风,接收更多的降雨;背风一侧则更干燥些,阳光更多,雨水较少且云较少。[12]
在南美,安第斯山脉的山脊阻挡了太平洋的水汽到达内陆,从而造成背风面的阿根廷西部的沙漠气候。[13]內華達山脈在北美有着相同的效应,形成了大盆地和莫哈韦沙漠。[14][15]
氣旋雨 B. Geerts.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ainfall in the tropics. University of Wyoming. 2002 [2007-11-27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-12-19).
参考书籍 编辑
- 周淑贞. 氣象學與氣候學. 高等教育出版社. 2007. ISBN 7-040-06016-7.
延伸阅读 编辑
[编]
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:雨 |
维基语录上的雨语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