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
生物體內的一種結締組織
血液(英語:blood)是在動物的循環系統、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,可以將氧氣送到各器官,並將細胞的代謝廢棄物帶離細胞。血液組織是結締組織的一種,由血浆和血球组成。血浆内含血浆蛋白(白蛋白、球蛋白、纤维蛋白原)、脂蛋白等各种营养成分以及无机盐、氧、激素、酶、抗體和细胞代謝產物等。血细胞有红血球、白血球和血小板。哺乳類的血液具有凝血機制,血管破裂時,血小板會結集,堵塞血管破口,此時血漿中原本可水溶的血纖維蛋白等凝固成為血塊,剩餘的透明液體就叫做血清。
血液(blood) | |
---|---|
![]() 動脈(顏色較淺的)及靜脈(顏色較深的)的血 | |
标识字符 | |
拉丁文 | haema |
MeSH | D001769 |
TA98 | A12.0.00.009 |
TA2 | 3892 |
FMA | FMA:9670 |
《解剖學術語》 [在维基数据上编辑] |
生物體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,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。
以人類的血液為例,成人的血液约占体重的十三分之一,比重为1.050~1.060,pH值为7.35~7.45,渗透压为313毫摩每升。ABO血型是人类的主要血型之分類,可分為A型、B型、AB型及O型,另外還有Rh血型系统,MNS血型系统,P血型系统等血型系统。
另外,人類還有淋巴循環系統,跟血液和組織液有關係。昆虫等的循環系統液體稱為血淋巴,作用不是免疫而是类似血液运输营养和废物。
功能
人类胚胎早期卵黄囊、 肝、 脾、 胸腺和骨髓均有造血功能。从胚胎第4个月开始至终身,红骨髓成为红细胞生成的主要部位。粒细胞、单核细胞与巨核细胞、血小板和淋巴系细胞也主要在红骨髓生成(见造血循环图),在应激状态下,脾脏可适量造血。蛋白質構成部份,包括凝血因子,主要由肝臟產生,而激素由內分泌腺產生,至於水狀成份則由丘腦下部調節腎臟去維持,腸道也有份間接參與。
血細胞在脾臟及肝的庫佛氏細胞降解,肝也有移除一些蛋白質、脂肪及氨基酸。腎臟把身體的廢物帶進尿液。正常的紅血球在血漿中約有120天壽命。
輸送氧氣 是一種少見的情形,部份動脈血紅蛋白被氧化,呈現偏藍的暗紅色。
靠近皮膚的靜脈顏色會呈現藍色,原因可能是因為皮膚的光散射特性以及視覺皮層對影像的處理,而不是靜脈血液的顏色[8]。
有鱗目的石龍子因為體內的代謝產物膽綠素,因此血液是綠色[9]。
血藍蛋白 的蛋白,是生物體內少數含有釩的蛋白質。這些生物體內的钒濃度比周圍的海水高二百倍。目前還不清楚血釩蛋白的作用,但是一般不認為其與氧氣輸送有關。[12]病症
參考資料
外部链接 编辑
维基语录上的血液语录 |
查看维基词典中的词条「血液」。 |
- Blood Groups and Red Cell Antigens.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 Free online book at NCBI Bookshelf ID: NBK2261
- 血液、红血球、白血球和血小板(英文)
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:血液 |